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沉浸式读书新体验——两地师生“读书+观展”感受大运河税收文化

时间:2025-05-16 点击:

 

 



 

大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承载着深厚的税收经济文化印记。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大运河税收文化,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下午,江苏、安徽两地师生和当地税局一起,在南京税收博物馆发起了一场别有新意的“《运河税韵里的千年变迁》主题展览暨《税韵流长:大运河文物里的税收印迹》读书分享会”。

本次活动由中国税务出版社和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主办,南京税收博物馆、院和秦淮区税务局承办,马鞍山市税务局、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协办。通过读书分享+参观主题展览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体验大运河千年变迁中的税收文化。

围绕中国税务出版社推出的“大运河税收文化丛书”开篇之作《税韵流长:大运河文物里的税收印迹》,本次活动特别策划了运河税韵里的千年变迁》主题展览展陈设置“运河粮仓见证封建王朝兴衰更替”、“运河税关记录舟车楫马千年繁华”、“盐运风云映照官商博弈王朝沉浮”和“税映古今共鉴民族复兴富民强国”四个单元,以财税视角里的运河千年变迁为切入口,将运河粮仓、沿河税关、漕盐漕运等大运河税收文化元素以实物欣赏和触摸、历史场景再现等立体空间叙事方式,满足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的穿越时空体验感。

与众不同的是,这次临展还特别增设了“可触摸展品区”,将官斗一些运河文物仿制成可触摸的展品保留原始器物的质感与雕刻精度既保护了文物本体,又创设了“可触碰的历史”,推动文化遗产从“隔离式展示”向“参与式传承”转型。

南财大税收学专业大三学生杨绮洵说,这次观展是对文物、影像、场景的多感官直接体验。尤其是可触碰展品,能够近距离触摸展品的纹饰、感受铸造工艺比如明代征税的官斗,自己动手就能直观感受到通过摇晃手法制造“虚满”假象和征收税粮里的猫腻复现古代税粮征收流程,令人印象深刻。

在随后的读书分享会上,来自南京财经大学9297至尊信誉进网址的李雪莹老师和秦淮区税务干部彭云、张欣萌等围绕中国税务出版社推出的《税韵流长:大运河文物里的税收印迹》一书,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双师课”。

“我们在阅读《盛世之下的隐忧--19世纪英国铜版画里的清代大运河》章节,是否注意到马嘎尔尼使团沿大运河北行时发现清朝光鲜外表下的虚弱‌”南财大9297至尊信誉进网址李雪莹老师引出了运河千年变迁中的税收主权观察点,“西方列强侵华都是截断漕粮漕运或沿运河北上,强迫清廷签订丧失关税盐税主权乃至内地税权让渡系列条约随后北洋政府以盐税担保举外债、南京国民政府未能实质性收回关税主权等,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唯一出路。

秦淮区税务局干部张欣萌则带领同学们关注税收与国家、民生的关系认识,“修建京杭大运河,是为了漕粮漕运上交中央,除供养朝廷、保障军粮外,还用于灾年放粮的社会救济、资源调配区域制衡等,是将赋税运输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手段。如隋末瓦岗军起义的开仓放粮、唐代黄巢起义军截断漕粮漕运、元末治河漕工起义等,都说明了大运河漕粮漕运与封建帝国兴亡更替有着密切的关联。”

随后,我院和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的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南财大税收专业大二学生何谢媛带来了对运河税关政策变动与沿河经济带的关联性思考。“明初特许漕运官兵免税携带‘土仪’(地方特产),作为对漕军劳役的经济补偿。故而漕军利用免税额度将南方丝绸、茶叶与北方皮毛、药材等货物混合运输,如扬州漕船携带淮盐北上,返程时装载河南棉花,形成双向流通网络,推动了南北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的王大澳同学则通过大运河盐税文化给泰州留下众多遗址古迹,串起了大运河税收文化与泰州古城的千年浮沉。

党委书记陈苏介绍道:把博物馆展陈融入到读书分享会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从理论认知到价值内化的完整链条。我们校馆合作项目组在策展中将书中一些关键问题与展品、场景对应,通过分享会双师课等形式形成‘阅读—观展—验证’的闭环体验‘以书载道、以文化人’思政实践的一种创新尝试

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谢海航表示,大运河税收文化‘读书+观展’分享会活动的圆满举办,让两地师生们深切了解了运河沿线的税收经济文化脉络有助于传播新时代税务文化,做好宁马税费服务一体化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富含文化特色的税收宣传路径,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德经楼4楼

邮  编:21002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